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擴大限塑政策2018年1月正式上路,新增7類管制對象,包括藥粧店/美粧店/藥局、醫療器材行、家電攝影/資訊/通訊設備零售業、書籍及文具零售業、洗衣店、飲料店、西點麵包店,皆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,若民眾有需要須另行購買;此外,北市也隨中央同步新增「兩袋合一」規定,今起北市超商、超市及量販店,提供的購物用塑膠袋,只能是「環保兩用袋」
坦白說,我反對這次的限塑令,因為帶給民眾的不便利性又大了,而且又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 (一例一休還沒喘過氣就再上漲一次)
新聞:買蛋糕徒手拿他怒批:限塑圖利店家!
除了不方便和增加民眾負擔之外,我反對此次限塑令的理由還有:政策邏輯並不正當
(1) 因為海洋裏的塑膠微粒增加,進入海鮮體內,所以要限制塑膠袋使用!?
反對理由:因為塑膠微粒根本不是塑膠袋產生的。
首先,塑膠微粒從何而來,答案是個人清潔用品,磨砂膏、洗面乳、去角質用品…等。
塑膠微粒根本不存在於塑膠袋裏面,一個是粒狀,一個是袋狀,也不會互相轉換。
▼以是下是塑膠微粒的照片,各位看看,哪一點長的像我們平常用的塑膠袋?

所以用再多的塑膠袋,也不會造成海洋的塑膠微粒增加。這兩個根本是不同型態的產品。
以下是環保署為了帶風向,在限塑令之前便放出的宣導影片,我在看來,根本是誤導視聽的愚民政策
(2) 海灘好多亂丟的塑膠袋,所以要限制塑膠袋使用!?
反對理由:要限制的是「亂丟」這種行為,而不是塑膠袋。
照這邏輯,如果有人在海灘撿到總統競選文宣海報,是不是下一步就禁止選總統時用文宣海報?(諒環保官員也不敢)
以下是環保署的新聞稿 不讓鯨魚吃塑膠袋 環保署挽袖淨灘
照這邏輯,我也可以寫成 「不讓鯨魚吃馬英九海報 不讓鯨魚吃蔡英文海報 環保署挽袖淨灘」
這邏輯不對嘛..........今年禁丟塑膠袋,明年禁丟紙袋,後年禁丟麻布袋....是有完沒完
是亂丟!要禁止的是 "亂丟" 這種行為。
不論何種垃圾,都不能丟在海灘。
環保署明明失職沒有調派人員加強取締亂丟行為,然後現在責任推的一乾二淨,都是人民的錯,不是環保署的錯。
請問,我用塑膠袋 ,用完後乖乖的丟到垃圾桶,哪裏有亂丟海灘了?
(3) 用塑膠袋會造成人體內的塑化劑增多
反對理由:是用塑膠袋裝「食物」(特別是熱食) 才會吃下溶出的塑化劑。如果用塑膠袋裝本書,和吃下塑化劑就無關。
新聞:塑膠袋裝熱湯專家:肯定吃下塑化劑
台灣人有一個和外國人不同的地方,就是我們喜歡用塑膠袋裝熱湯、熱麵、熱茶........ 這確實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為,會導致婦女乳癌的機率大增。
所以要宣導的重點是:不要用(未特製)的塑膠袋裝熱食,特別是小吃商家。
環保署,你是不是又邏輯錯亂搞錯重點了呢?
哦……雖然這是食藥署該做的事 ^_^|||
(4) 限塑是國際潮流,所以我們要跟潮流!?
很多人會拿歐洲的國家舉例 :不再免費提供,德國成功減量塑膠袋
反對理由:美國和日本都還在爽爽用塑膠袋也沒限制。為何不跟隨文化相近的美國或日本。
首先,歐洲人年均所得多少錢,台灣多少?我們什麼都要跟,企業和人民有沒有這種經濟力?要人民多付錢買塑膠袋,你們這些官員也不想想,全民低薪的年代來臨,哪來的錢。
日本人買東西必用塑膠袋,但街道乾淨,所以髒亂這問題,不是塑膠袋,而是國民教育和執法效率。
美國的經驗,我個人為例,在walmart超商賣場買東西,塑膠袋也是免錢用,用很多!只是,他們塑膠袋都是薄薄的。
現在台灣推行限塑之後,塑膠袋變的很厚,袋子是減少了,但我懷疑塑膠量並沒有下降,而且反而增多。
為什麼不從減少塑膠袋的厚度開始呢?
再者,美國和日本,都擁有良好的塑膠袋回收和焚化掩埋能力。
環保署應該思考的是:
(1) 加強焚化處理塑膠垃圾的能力,美日都有這種設備了,為何不引進?
(2) 加強資源回收再利用。資源回收反而可以促進台灣相關產業發展,兼顧環保和經濟,一石二鳥之計!